一是破僵局。打破原有乡镇街道编制资源配置方式,重新核定下达乡镇街道编制,通过“核定总量、按需下达、按比例上浮、二次统筹”的方式,缓解编制压力,让有限的编制既保障工作开展又符合改革要求。今年来,乡镇超编分流44人,超额完成消化任务。合理调剂部门间编制,解决17名领导干部编岗分离问题。
二是破定局。健全“基本编制+机动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发挥“编制周转池”作用,向急需用编单位定向定量投放,为急难险重任务提供编制保障,实现编制资源“共享共用”,提升编制资源利用效能,全年统筹调剂92名编制用于公益事业。突破教育资源使用瓶颈,统筹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调剂工作,撤并3所中心校、1所小规模小学,深化编制挖潜,全年教育引进人才44人,考聘150人。
三是破困局。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之间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努力消除编岗必须一致的工作约束,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提升工作效能。
撰稿人:李天琪
核稿人:盛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