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峰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机构编制保障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苏木乡镇(街道)治理,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服务效能。
一、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共治合力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的根本动力。一是设置专责机构。苏木乡镇(街道)全部单独设置党建专责机构,有效衔接嘎查村(社区)党组织,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强化工作力量。探索实施“乡招村用”,市县跨层级统筹编制,为全市嘎查村各配备1名大学生。全市共计2059名“乡招村用”人员服务于嘎查村,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2023年以来统筹26名行政编制,用于定向招录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是完善指挥机制。完善苏木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司法所、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用以苏木乡镇(街道)为主,派驻机构的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听取苏木乡镇(街道)党(工)委意见。通过建立多方联动、协调顺畅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凝聚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同共治合力。
二、聚焦主责主业,厘清职责边界不断健全基层职责体系,着力构建“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问责”的工作格局,破解基层权责不对等、减负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一是精准建立职责清单。在《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和街道职责事项指导目录》的基础上,组织各旗县区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建立苏木乡镇(街道)职责事项清单,明确苏木乡镇(涉农街道)承担主体责任的事项为76--84项、承担配合责任的事项为56--63项,非涉农街道承担主体责任的事项为54--57项、承担配合责任的事项为38--39项。二是完善职责准入制度。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和街道职责准入管理办法(试行)》,指导12个旗县区对苏木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进行修订,规范职责准入的范围、程序、保障措施、审核退出机制等事项。三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制定出台《关于提升苏木乡镇党委政府服务效能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厘清苏木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职责,规范乡村两级组织运行,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服务效能。苏木乡镇(街道)严格按照清单事项运行,从而有效避免旗县区职能部门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到苏木乡镇(街道),保障苏木乡镇(街道)将工作中心集中到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上,真正为基层减压赋能。
三、精准调配编制,盘活用好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统筹调配编制资源工作力度,解决基层编制配置不均衡、人员分配不合理、“人浮于事”等问题。一是规范编制配置标准。加强基层编制保障,进一步调整完善赤峰市苏木乡镇(街道)编制配置参考标准,确保编制配备既符合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又与职责任务相匹配,引导和鼓励超标准苏木乡镇(街道)的工作人员有序流动。通过调整编制配置,收回乡镇行政空编38名工作力量,用于补充街道;收回事业空编48名,用于保障旗县区重点领域用编需求。二是做好定岗定责定员。全市各苏木乡镇(街道)全部开展定岗定责定员工作,对照主要职能,梳理明晰岗位职责,优化人员分配,根据任务量合理调配人员,做到精细定岗、定责、定员,将人员力量向工作任务较重、业务量较大的机构倾斜,努力实现基层权责对等、有人可用。三是强化人员管理。加强日常考勤管理,抓实考核督查,将日常考评和年度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职级晋升挂钩,让基层干部动起来、忙起来、有事干,避免人浮于事,推动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通过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四、完善便民措施,延伸服务触角一是精减窗口、前移服务。把苏木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将便民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党群服务中心将6个领域的服务窗口优化为2个综合窗口,每个窗口安排1名坐班人员,其他人员组建17支下乡服务队,将服务窗口延伸到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开展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翁牛特旗乡村两级共办理涉及民政、医保、社保、退役军人等部门业务累计14万件。二是帮办代办、贴心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延伸便民服务触角,着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代办服务。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由19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幸福帮办”志愿服务队,将9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帮办代办清单,为辖区5800余名农牧民提供帮办代办的贴心服务。(撰稿人:何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