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始终将农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坚定不移走现代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为各民族共同富裕筑牢根基。在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兴农、提质增效的过程中,该旗机构编制部门主动作为、精准发力,通过优化机构职能、盘活编制资源等措施,为全旗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优化机构职能定位。在农牧领域科学设置事业单位,实现乡村振兴、技术推广、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预防等农牧业职能全覆盖。为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旗县级检测机构的区位优势,推动农畜产品品质提升,将“巴林右旗农牧业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更名为“巴林右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把机构职责重心更加明确地转向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为打造安全、优质、绿色的“巴林农畜产品”品牌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监管保障。
二是完善农牧教育培训体系。在“巴林右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牧民科技教育股”加挂“巴林右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牌子,进一步突出教育培训职责,充分利用现有机构和编制资源,加强对高素质农牧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畅通了政策、资源和信息向下传导的渠道,为大规模、系统化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搭建了更规范、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共培育高素质农牧民1934人次,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
三是精准配置编制资源。针对农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编制动态调整过程中予以重点倾斜,同时,通过引进旗外在编人才、公开招聘和跨部门人员调动等方式,及时充实人员力量。这些编制资源的精准配置,解决了一线技术推广、科技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持续补充新鲜血液,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确保各项农牧业现代化举措有人落实、有能力落实。
巴林右旗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机构编制举措有效破解了制约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分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了关键环节的服务支撑能力。下一步,将继续紧密围绕全旗农牧业发展核心需求,持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提供更坚实、更高效的机构编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