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委编办聚焦实施好“六个工程”,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抓好落实,以实打实的硬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积极推动“六个工程”落地见效。
一、坚持服务大局,强化编制保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任务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立足赤峰市资源禀赋丰饶、新能源资源富集、区位优势突出的实际,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赤峰市能源局及赤峰市能源综合保障中心,切实为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以加强重点领域人员编制保障为支撑点,采取市级统筹核增51名事业编制用于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批复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绿色通道”专项引进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专业人员用编计划66名等举措,用安全生产保障“温暖工程”、守护百姓冷暖。
二、坚持聚焦重点,精准靶向施策 。赤峰市境内自西向东分布着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在一代又一代赤峰人坚持不懈地有效治理下,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已经减少到2661.9万亩,但待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仍然高达1228万亩。赤峰市委编办立足职能职责,坚持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靶向投放,为打赢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实现“绿进沙退”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强化林业和草原执法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林业和草原执法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市县两级均设置了林业和草原执法的保障性机构,填补了森林公安体制调整后的执法空缺,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充分发挥国有林场职能作用。根据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规范全市林场机构设置,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为经营面积规模大、森林资源管护责任重的27个国有林场机构调整规格。2021年设立的相当于正科级的内蒙古浑善达克林场克什克腾旗分场,在加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下,赤峰市森林面积达到437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52%。
三、坚持协同推进,凝聚工作合力。营造公平高效、诚实守信、民主法治、稳定有序且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对赤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赤峰市委编办加强统筹谋划、协同联动,力促“诚信建设工程”取得实效。以营商环境之优,强诚信建设之基。明确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牵头抓总、统筹推进的职责,调整设立了营商环境促进中心,构建起协调贯通、高效联动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新格局,积极推动“诚信建设工程”。以工作责任之实,求诚信建设之效。通过制定《赤峰市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各部门立足职能采取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部门查疏堵漏,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发展和改革部门采取信用监管融入项目建设全周期、信用修复等方式深化商务诚信,助力商企信用再上新台阶;宣传、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宣管联合方式,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打造了“诚至龙乡、信在赤峰”的诚信品牌;司法等部门以阳光执法、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四、坚持统筹优化,增强工作动能 。赤峰市委编办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机构编制统筹优化的加减法、打好“六个工程”落地见效的组合拳。加大编制资源挖潜增效力度。以优化苏木乡镇机构设置为发力点,在苏木乡镇机构限额内,42个苏木乡镇自主选设了生态保护机构,为建设好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机构保障;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为切入点,12个旗县区修订了苏木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157个苏木乡镇(街道)建立了苏木乡镇(街道)职责事项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探索开展了苏木乡镇(街道)定编定岗定责等工作,以定准基层职责“为车减负”,以优化人员配备“为马赋能”,促进为基层减负的政策落地工程可感可及。加大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通过精简优化编制配置,市本级统筹调整162名行政编制和76名事业编制,用于加强新组建的部门与应急管理局、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等重点领域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为推动“六个工程”落地见效提供编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