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多元化、服务均等化等实际需求,怎样解决好县域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考虑。笔者认为,应当在“总量控制,只减不增”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好县域机构编制,发挥好编制部门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机构过多,规模过小的问题。机构个数多,规模小,管理困难,由此带来的弊端是独立核算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所占比重过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不独立核算单位人力、财力、物力又长期依赖主管部门,无法发挥事业单位应有的作用。
二是机构撤并难度大。在清理规范事业单位的过程中发现,成立机构或增加编制容易,应该撤销或减少编制时,又缺少了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难度增大。因为,撤销某机构或精简其编制时,客观上存在人员分流困难、维稳、上访等各种因素。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的单位职能增加,原有编制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的单位职能弱化,实有人员减少,编制出现了空余。核定多少编制才能满足需求,才能使人员不浪费?特别是,县级事业编制具体核定到各科级单位,没有定编标准。原来设立的单位有的职能弱化,但上级主管部门不同意撤并。有的单位,没有编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工作人员的问题。但实际确需存在,才能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等。
四是退出机制不畅的问题。缺少人员的正常退出机制,只能靠退休方式让出少数编制,长此以往,编制就显得相对不足。
五是条块干预。上级有相关部门,县级必须设对应机构。也同样涉及到下政策、资金、项目等问题。
二、坚持几个重点原则
一是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各地所辖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科学测算机构总数和编制总量。有了总量控制这一前提,应当以省(区)或盟市为单位,确定共性的机构数和人员编制数。对旗县也要给一部分自设机构数,实行盟市备案管理,以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旅游管理机构。
二是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在核定的机构编制总数内调剂,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总量。在制定机构编制管理标准时,要结合人口、面积、财政收入等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制定总量控制标准,特别是将县级事业机构和编制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控制增长。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任务,合理制定各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中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并要求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按结构比例使用编制,配备人员,从而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对行政单位,也要充分考虑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避免人员接续不上的问题。
三是坚持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统一制度、统一程序进行,不得制定与国家政策和法规相违背的"土政策" "土制度""土办法"来擅自建立工作部门,任意扩大编制。统一职能目标,明确划分各行政、事业机构的职责权限,保证同类行政、事业事务由相同行政机构负责,防止机构重叠。机构设置要统一完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上下衔接配套、左右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在级别也要大致统一,不得随意升格。
四是坚持动态调整的原则。机构编制管理“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自身管理体系和制度等,进行不断调整和变革,因此,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中编办提出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管理目标,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动态要求。这也是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对现阶段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由此,可以体现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有效缓解控编压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搞好几个结合
一是要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通过机构改革,调整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使机构设置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使其达到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二是要与加强社会管理相结合。突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以构筑和谐稳定社会为取向,注重公共服务向服务民生倾斜,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向服务民生领域延伸。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内部挖潜,扩大机构编制使用效益。
三是与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注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服务组织机构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需要,坚持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搭建服务平台。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资源,规范行为,有效地解决职责不清、权力交叉、工作不理顺等问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加强适用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调整人员编制结构。
四是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相结合。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也应当从县域经济特色发展来考虑机构编制的设置。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改变过去机构编制重管理、轻服务,管理与服务脱节的模式,主动将机构编制工作的触角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延伸,重点向产业项目建设延伸,主动参与、提供支撑。破解存在的职责不清、机构不顺、力量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从理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制入手,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喀喇沁旗编办主任 贾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