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宝山区委编办“蓄水”“引才”双管齐下 让编制周转“动”起来

为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平衡编制总量控制与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元宝山区委编办通过建立编制周转池,采取“核定编制+周转编制”模式,蓄水、引才双管齐下,让编制周转动起来,有效破解结构性缺编、人才引进、基层编制不足等难题,促进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

一是统筹盘活编制资源“蓄水”。坚持广开渠道,注入“源头活水”,确保池中水量充足。利用党政机构改革、镇乡街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等契机,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收回职能弱化单位空编,合理配置各部门编制总量,盘活的编制全部用于充实编制周转池基数。2019年改革以来,先后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补充周转编制60余名。

二是保障重点领域用编“引才”。遵循“保障急需、从严从紧”的原则,提高编制使用计划性和精准度。针对重点领域用编需求,聚焦发展急需、基层一线,统筹制定用编计划,每年拿出50%以上的空编,用于公开考录(招聘)工作人员;集中统筹一部分编制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性安置退役士兵等,有效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空编率。同时,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出发,优先保障工业经济、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等行业和民生领域用编需求,通过乡招村用形式,为每个村招聘一名大学生,为推进乡村振兴培养和储备一批后备人才。

三是严格制度规范管理“提效”。为避免周转编制再度固化,确保“借出去”的编制“收得回”,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建立周转编制台账,按照“限期使用、动态调整”的原则,明确使用周转编的单位,出现空编及时办理出编手续,实现周转编制能增能减,动态流转,形成循环使用的闭环体系,提高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同时,强化对周转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编专用。结合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对职责履行、编制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周转编制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肃性。(撰稿人:许慧萍 审核人:孙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