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喀喇沁旗以“公仆型”政府建设为契机 推动政务服务下沉

    近年来,喀喇沁旗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公仆型”政府建设为契机,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不断下沉,使干部由“等事做”变为“抢事做”,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有效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得到群众的广大认同和好评。 

  构建服务体系,打造便民平台。喀喇沁旗以“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成本最低、干部作风最实、政务环境最优”为目标,不断强化政府的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所有部门都是公仆部门、所有岗位都是公仆岗位、所有人员都是公仆人员、所有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大服务理念,在旗里设立行政服务大厅,乡镇设立党政综合服务大厅,村组设立民情接待站和代办服务点,配套建立便民接待室,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服务体系。一是整合行政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对全旗的行政审批、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保留审批项目的审批内容、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及监管办法等严格审核论证,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公布。同时,将21家旗直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业务一律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在全旗11个乡镇建立“一站式”政务综合服务大厅,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定期集中到大厅办公,做到“一门受理、限时办结”。二是在全旗161个行政村建立民情接待站。乡镇领导干部每人每周确定1天作为民情接待日,到站处理应急问题。包村乡镇干部为民情代办员,每周2天驻村办公,全程代办群众需要到乡镇以上办理的事项。村干部为民情接待员,及时处理群众要求办理的并有条件办的有关事项。从农村党员群众中择优确定民情联络员,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上报群众意见建议及有关信息,形成了乡、村、组、户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服务网络。 

  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健全行政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了《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考核办法》、《星级窗口评比实施细则》和《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成立考核小组按月进行综合评比。对各单位进驻人员由旗政务服务局负责考核并反馈给原单位。二是推行代办服务制。在民情接待站建立组级代办点1287个,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旗、乡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均列在代办服务受理范围之内。同时,完善了无缺位服务、一次告知、办事反馈等20多项工作制度。三是创新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行村“两委”班子创业承诺制。村“两委”班子把本村年度发展计划、增收措施、热难点问题及重点工作的完成标准和时限,向群众公开做出承诺,签订承诺责任书并由乡镇党委成员和本村党员、村民代表对践诺情况进行督查。实行报告工作制度。村“两委”班子每季度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质询、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工资待遇挂钩。实行民主议事制度。在全旗所有行政村,将每月10日确定“党群民主议事日”,围绕乡镇村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确定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并通过有线电视、公开栏等形式予以通报。 

  拓宽服务渠道,激发自主发展活力。一是开通“干群绿色通道”。在乡镇和村里普遍设立干群连心板,将乡镇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和联系方式通过“便民服务卡”等渠道全部公开。同时,设立干部去向公示栏和群众留言板,监督干部行为,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完善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职能。对有关行政许可事项,做到政策、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和文本“六公开”,实现了政策咨询、法律法规、技术服务、综合业务、督查投诉五进大厅。配备流动服务车,在非集中办公日组织服务大厅办公的干部到交通不便的村组流动办公,给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从旗直涉农部门抽调125名科技人员,组成21个专业服务团,围绕全旗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指导、引导示范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和业务指导。活动实施来,共为群众投入帮扶资金、物资合计3620多万元,提供致富信息2700多条、技术服务2100多次,为4100多户帮扶户上了种养加工项目。积极改变送米、送面、农资的传统包扶形式,采取处级领导包扶乡镇、旗直部门包扶村、党政干部包扶贫困户的形式,构建三级包扶体系。全旗32名处级领导干部包扶11个乡镇的64个重点联系村,旗直118个单位组成161个社会扶贫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推进包扶工作。包扶工作队以搞好村镇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年内至少为每个包扶村办三件以上实事,帮助5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确保在2020年全旗小康道路上不落一人。(供稿人:闫海龙  林成奇)